

- 商品
- 1. Zoom線上課程 ★(開放)
- 4. 動禪活動 (修訂中)
- 動自在 傳奇故事 ★ (開放)
- 流行禪樂 (修訂中)
- …
- 商品
- 1. Zoom線上課程 ★(開放)
- 4. 動禪活動 (修訂中)
- 動自在 傳奇故事 ★ (開放)
- 流行禪樂 (修訂中)
- 登錄


- 商品
- 1. Zoom線上課程 ★(開放)
- 4. 動禪活動 (修訂中)
- 動自在 傳奇故事 ★ (開放)
- 流行禪樂 (修訂中)
- …
- 商品
- 1. Zoom線上課程 ★(開放)
- 4. 動禪活動 (修訂中)
- 動自在 傳奇故事 ★ (開放)
- 流行禪樂 (修訂中)
- 登錄


序幕
約2500年前,一個偉大的聖哲誕生了,他破除所有的盲目信條,用純淨的智慧觀察人生而悟道,體知每個生命,都同樣具有完美的意識潛能。只要開悟這個潛能,生命就會由平凡邁入無窮的奧妙旅程,這個偉大的人物就是佛陀(註18)。
佛陀所傳下的智慧,在唐代時陸陸續續地傳到中國,但此時傳的只是腦意識的智慧,也就是透由思考的能力,使人修心養性的智慧。
真正的原始佛學乃非宗教,而是單純的啓發人「明心見性」(註19)。但人的心性並非只是腦意識思考智慧,人的心性共有八種意識功能,腦意識只是其中之一而已。要達到明心見性,就要鍛煉八種意識功能,使心靈意識之無限智慧潛能得以開發。
這個啓發無限智慧潛能的鍛煉,直到禪宗大師「菩提達摩」,佛法東傳才出現在中土。當大師來到中國時,由於其聖僧名氣,受到中國梁武帝的禮邀談法。梁武帝篤信佛法,建造了許多佛寺,謙誠的請教達摩大師,其所作的功德為何?達摩祖師直言回答:「毫無功德可言」。
梁武帝心中大為不悅,心想我大興佛寺,影響百姓崇信佛理,怎麼會毫無功德可言,這個大師想必是虛有其名。當時皇帝雖然心中不悅,但因為篤信佛理,不願表其不快,僅是遣送達摩離去,達摩亦不表態,就此告退,直往嵩山少林寺而去。
後來宰相詢問梁武帝,為何遣聖僧離去。武帝告之:「達摩言我所作佛事毫無功德可言」。
宰相回之:「此乃真正有大智慧的聖僧也。佛家言,功德與福德雙修。皇上所作的佛事,乃為福德。至於功德,乃是身心的自我修煉。佛家所修之道果,乃修身入定(註20),心無罣礙。倘若皇上不問修身、修心之法,只求功德,便是拘於有求之心,故雖有福德,卻無功德可言」。
此時少林寺還是一個默默無名的小寺,當大師來到少林寺時,見到少林的僧團們,個個病弱體虛,叱喝他們:「佛祖所傳之無上妙法,就是要讓我們覺悟宇宙人生的大道,而你們連自己身體的奧妙都毫無體會,還妄想覺悟宇宙人生的無限智慧,真是猶如盲人說瞎話」。
之後達摩大師留在少林寺,教他們氣功(註?1)及內功的練法。這些練法其實就是所謂的大瑜珈術。大瑜珈術其實就是瑜珈術的最高精華,佛陀在世時,就是因為修煉大瑜珈術,打開人體的七竅脈輪,進入甚深的禪定觀想,開啓結合腦意識、下意識、自我意識及潛意識之完整的心靈意識,透徹瞭悟宇宙人生之大道。
然而最高的修煉法門,需要具有高深的慧根才能有所成就。因此達摩祖師面壁九年,等待傳人來到。
九年之後,有其人,名「慧可」來求法,祖師拒之。其人跪於冰天雪地三天三夜,近乎凍斃,亦未得達摩的認可。
最後此人舉刀斷臂,言:「若不得允許,寧死不改其志。」達摩祖師為其治療斷臂,認慧可為傳人。
起初達摩祖師之所以拒收慧可,乃是因為慧可雖有堅定的意念,卻無甚深的慧根才能,故祖師將其修煉大瑜珈的最高法門,密傳於佛經之中。
多年之後,少林寺有位藏經閣的守護僧,名覺遠,性喜研讀佛經、禪理。多年研讀佛經之後,無意中發現了修煉大瑜珈法的經文。當時他以為這也是修煉禪坐心法之一,也就持之以恆地鍛鍊。那時候,他有一個小徒弟叫張君寶,此人性格老實、聰慧。隨著覺遠大師修煉此心法。
此心法的重點是在訴說:
首先,修煉之法乃為調整情緒至空靈的狀態,使思維達到清明(情滅思明)。
爾後,將身體完全放鬆, 中正舒適,一舉動周身輕靈。使身體的姿態與行動,如行雲流水般的抽象自然。並激發自己亢奮的情緒,啟動全身穴絡經脈的聯繫,充分發揮內力之動能(身虛氣動)。
再續,泯滅自己散亂之心緒,去除畏懼之心思。運用直覺的意識能力控制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及腦等六種感官功能,靈敏感受周遭外界的風吹草動(心空意活)。
末然,將全身重量自然傳達至腳底的湧泉穴,如抽鞭一般,使氣勁由湧泉穴(註21)貫穿循環任督二脈(註22)傳至全身。凝聚全身的精氣神(註23),如靈豹獵物,飛鷹撲兔,爆發出人體內力的潛能。其法乃,根在腳,發於腿,主宰於腰,周身節節貫串,行於手指。這乃運用內力的最高自然法門,與運用肌肉蠻力的體能別有一般(氣沉力貫)。
後來,張君寶離開了少林寺,在武當山,開山創祖,成為一代宗師。被後人譽為“張三豐真人”。那時,他不僅武功無敵、武德折人,所領導的武當派更與少林寺齊名。
當他年近百歲時,閉關於武當的靈山頂峰,研習武藝,想再求得突破。但菩提祖師所傳授的內功心法實屬無上,他看不出任何的瑕疵,也無法鑽研出更高明的心法。
那時,在絕頂山峰,與他相伴的只有白雲繚繞。當他修煉拳法,拳勁連綿爆發,發現圍繞他身旁的飄渺白雲,都能隨他拳勁煙消雲散。由此心有感觸,倘若他能將這拳勁身法,改為如雲煙一般,則敵人的力道無論多快,多強,自身絲毫不沾其力道,四兩撥千斤,引進入空。使敵之攻我,白耗其力,且為我所用。虛虛實實,不耗愚勇之蠻力。待得機、得勢,方爆發己身之內勁,一發既得。如此他恍然開悟,「太極拳」終於問世。使他一舉成為武林泰斗,名垂千古。
這些古人聖者的事跡,莫管其真偽。但所遺留的哲理智慧,對每一個生命的意識潛能及身心的修煉,都乃為「心傳心」的恆世無價珍寶。
我們的「心」是天底下最微妙的存有。「心」會思考,也會產生種種的感覺。然而,盲目的心,其思維只侷限於偏見執著,顛倒夢想出茫然空洞、無意義的生活,及產生種種的煩惱、 畏懼與苦痛。
每一個有靈性的生命,都應該了解世間萬物,存在的最終意義。唯有覺醒的心,才能認清、看透生命的存在法則。
由此,我們的「心」才可以得到真正的解脫與自由,用卓耀的智慧光芒破除自己晦暗、無明的盲目之心。使自心產生的煩惱、畏懼、苦痛之盲目習性完全消除。並依智慧、憐憫之心,同體大悲、愛人如己,覺醒他人。有如炬日照空,為苦痛眾生帶來光明與希望。
在這個世上,所有的人們, 都在不斷地尋找不同的目標。
然而,我們真正所要尋求的目標,就是「不再成為盲目尋求的奴隸」。
在追求目標的路途上,我們失去了我們所要達到的目標。
從盲目尋求貪慾的解脫中,我們會發現,自由自在的「心靈」,從未失去。
覺醒-尋找龍戰士,是我近50年不可思議的自傳傳奇,而整個故事的因緣由故,就是由這些無價智慧的哲理所引發的。經由修習達摩祖師(易筋經)、張三豐真人(太極拳理)、佛理禪學(入定法門)加上佛學開七竅脈輪(大瑜珈術)及西方(人體功學)強身鍛體的原理,進入不可思議的天人合一境界。
因此緣由展開了遊歷美、歐、澳、亞與大洋洲諸國尋找「龍戰士傳人」的傳奇經歷。故事中將細膩地敘述透過禪定,意識脫離整個宇宙,體會到剎那即永恆,由天眼見大爆炸及黑洞,之後又進入空無的禪定,達到虛空無限的狀態,最終于禪定的甚深之中,震撼性地目睹「宇宙佛」(註24),再回到人間尋找龍戰士傳授不可思議之法門。
但由於從台灣到遊歷美國故事已經琳琳朗朗,我已經嘗試刪除許許多多精彩的經歷內容。原本還想再刪減,可以更快地寫到歐洲遊記,但試讀者都覺得故事已經相當不可思議,引人入勝,甚至希望我在美國的故事再多寫一些。故無法寫到歐洲遊歷,更遑論之後在澳洲找到龍戰士的經歷與過程。好在每一個國家的遊歷都相當精彩,而且層層疊進,每個故事都將會有新的高潮及更震撼性的內容。
這些不可思議的經歷,二十多年前,很多學生已經不斷地鼓勵我,讓我把我自身的傳奇故事寫成書。當時,我覺得這些經歷實在難以描述,且也不易為一般人所了解,再加上我隱世的個性,也就作罷。但是多年之後,又覺得這些智慧對大眾身心健康,皆有有廣大的利益,說什麼也要把它編寫成書。希望所有讀者能借由此書,獲得更廣泛的生命觀,提升自我生命的意義與價值,離苦得樂,享受自由自在的人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