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- 商品
- 1. Zoom線上課程 ★(開放)
- 4. 動禪活動 (修訂中)
- 動自在 傳奇故事 ★ (開放)
- 流行禪樂 (修訂中)
- …
- 商品
- 1. Zoom線上課程 ★(開放)
- 4. 動禪活動 (修訂中)
- 動自在 傳奇故事 ★ (開放)
- 流行禪樂 (修訂中)
- 登錄


- 商品
- 1. Zoom線上課程 ★(開放)
- 4. 動禪活動 (修訂中)
- 動自在 傳奇故事 ★ (開放)
- 流行禪樂 (修訂中)
- …
- 商品
- 1. Zoom線上課程 ★(開放)
- 4. 動禪活動 (修訂中)
- 動自在 傳奇故事 ★ (開放)
- 流行禪樂 (修訂中)
- 登錄


水玲瓏、雲蹤步
我們思維的邏輯能力,源自我們「腦意識」的本能。
至於我們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的視、聽、嗅、嚐、觸等感官功能,其實就是「下意識」的五種自動功能意識。
這六種意識能力,都源於第七個意識「自我意識」。也就是說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加上腦意識,都是自我意識的延展。
然而,自我意識則起源於「藏識」(亦可稱為「潛意識」),其功能是,儲藏生生世世不同的記憶,去創造新的自我意識。從另一個角度而言,「潛意識」也就是生命完美的無限潛能。
這也就是佛學的「八識學」。
而武學的最高境界,就是要啓發這八種意識的功能,使我們內外身心的精氣神合而為一,讓我們的心靈意境,晉升到自主創造的境界,與大自然宇宙相融合,使意識超越有形的身體,逍遙於無形的心靈世界。
高中我讀的是美術學校,開始學會了所謂立體透視圖、人體美學及三度立體空間的觀念。對於古希臘、羅馬的人體雕像及繪畫,能夠把人體的比例、形態及面容表情刻畫的栩栩如生,讓我驚訝及佩服不已,這些美學藝術觀念,對我日後武術的鍛鍊,有了很好的啓蒙影響。
話說就在我十九歲的某一天,我在台北市的街道行走,路過一間書店。忽然間像是有人在背後操縱我的身體,我有如木偶一般,毫無自主及思考,就走進了書店,直接走到哲學區,然後眼睛自動的快速尋閱,找到一本有關張三豐太極的書籍,快速的翻閱,速讀領會了一下書中的理論,高高興興的就把這本書買下來。
當天晚上不知道為什麼,心中一片寧靜,提早入床睡覺。凌晨五點的時候滿腦子清醒,就再也睡不著了,思考了一下,這麼早起來做什麼,想起剛買的太極拳書,一股腦快速地起床,簡便的吃個早點,就往附近的公園走去,依照張三豐的理論,研究太極拳的套路。
這一打就此不能罷休,直到整個太極拳的套路都被我學會了,已經近黃昏。整整八個小時我完全沒有中止,沒吃沒喝連上個廁所也沒有,我當時心無旁騖專心自學太極拳的熱忱,至今想起來仍是不可思議。
太極拳乃為一種高深哲學的武術,需要由心去領會它的意境,不管是養生或防身,都是在意不在力。在意,指的是運用意念靈敏感受能力。不在力,指的是不使用蠻力與盲力。
其身法的開展重點為:中正舒適,一舉動周身輕靈。其根在腳,發於腿,主宰於腰,周身節節貫串,行於手指。
氣宜鼓盪,神宜內斂,內固精神,外示安逸,向前退後,必須得機得勢,動急則急應,動緩則緩隨。勁則虛靈頂勁,氣沉丹田,不偏不倚,忽隱忽現,漸至從心所欲,舍己從人,人不知我,我獨知人。
彼不動,己不動,彼微動,己先動,明察如鷹眼,邁步如豹行,運勁如抽絲,牽動四兩撥千斤,引進落空任我行,陰陽虛實,變化萬端,英雄所向無敵。
太極拳的哲理,文字看起來簡明,但實際上要瞭解或做到,都是很困難的。比如說,什麼樣的標準,才算是中正舒適呢?又,所謂的周身輕靈,要如何練,才能輕靈呢?氣宜鼓盪,這個氣,指的又是什麼呢?又謂氣沉丹田,又將如何才能將這縹緲的氣,沉入丹田呢?丹田又是什麼東西呢?如何去感受丹田呢?勁則虛靈頂勁,何謂勁?與蠻力又有何不同?虛靈頂勁更是抽象不得了的文字。在我往後教學近30年,因學生的需要,逐漸把這些問題都一一的釐清。自己能有智慧領悟是一回事,但啓發他人智慧領悟又是另一回事。
基本上所有的練法要從疏通經絡做起,但疏通經絡就關聯到,人體力學的運用、肌肉平衡發展功能、調整骨格骨架、練瑜珈拉筋腱、推拿活血脈、針灸疏通氣脈等等。疏通經脈到達一定的程度,才能練好基本氣功。
而練上乘氣功是意象及形象的綜合,疏通經脈到達高明的程度,才有辦法放鬆心靈,使精、氣、神合一。
上乘氣功練到一定的程度才有辦法練內功,內功練到了上乘才懂得何謂氣沉丹田,氣沉丹田才會圓轉靈活,一舉動周身輕靈,周身輕靈才有辦法知己知彼,四兩撥千斤。這一些上乘武學的概論解說,與練習方法在武術篇會有更詳細的介紹。
但這些都是往後三十年的事了,當年年少的我僅是依照其意理,慢慢的把整套太極拳套路吸收納入,練了一整天心滿意足,書本一擱,也就忘了我學過太極拳這回事。
直到兩週後,路過台北火車站公園時,見到約有一百多位中外學生,在隨著兩位太極中年師傅練推手,我靜靜的觀望著接近我身旁,兩位年輕體壯的青年,正緊張稀稀,使用蠻力互相拉扯猛推。
我心中不只納悶,這跟太極拳的原理盡相違背,心納悶就脫口而出,問他們兩位:「太極拳的推手,必須周身輕靈,四兩撥千斤,用意不用力,兩位身體如此的僵硬,橫用蠻力,不是違背它的意理嗎?」這兩位年輕力壯的青年,大約二十四五歲左右,人倒是非常的親和,摸摸頭顱,害臊的跟我說:「不好意思,我們只學了兩年,功夫粗淺,達不到它的意理。」
我捫心自問,他們學了兩年,還自稱功夫粗淺,我呢?兩個星期前,自修了八個小時,功夫更是甭提了。就在此時,一個臉紅脖子粗,精壯中年的太極師傅很不高興的走過來,沖著我說:「你是誰啊?跑過來教我的徒弟?」
這兩位青年禮貌的跟我介紹:「這位是劉大師。」然後用手指著不遠的另一方,一位較為精瘦的中年漢子,繼續說:「那位是我們太極武術學院的太師傅。」
我揮著雙手跟劉師傅連聲說:「誤會,誤會,我只是請教他們一些問題,並非教導他們。」
這位師傅氣稍微消了一點,但還是滿懷的不暢,口氣稍微放軟一點:「來啊!你想請教就跟我一起過招。」
我當時年僅19歲,骨骼尚稱精緻但不夠粗壯,這位師傅橫向體積近乎我的兩倍,且已經浸淫在太極拳數十年的功力,我哪有資格跟他過招,更猛的揮手搖頭,稱諾:「不敢當!不敢當!我什麼都不懂。」
他看我謙虛害怕,口氣放的更軟:「沒有嘗試練習你怎麼進步呢?」
我捫心一想:這也對啊!一個白白的好時機,跟推手大師免費過招,不就是我印證心中,所領悟太極意理的好機會嗎?我改為輕輕點頭,走近這位大師,跟他擺好推手的預備姿勢,溫文的說聲:「請。」
請字的餘音還環繞在耳際,他猛然的用盡全身的力量,快速地化掉我雙手的阻勢,雙掌往我胸部一推,澎湃之力氣,彷如西班牙的鬥牛往我身上撞擊,我腦筋一片空白,嚇呆了,然而直覺所領悟之太極拳發勁原理,同時浮現在我心裡。
下意識地,勁自然由腳根湧泉穴而起,從腿部發至胸前,擴至全身,頂住他的力道。整個地面被我的鞋子拖出了兩道深痕,直到我源源不盡,由腳根而發的力量,更強而有力的灌至胸前,終於抵住他的衝勢,兩個人就互相僵在那裡。近百名學生譁然一聲,停止了他們的練習,圍困凝視著我們。
他當時全身傾斜,使勁吃奶的力量,臉紅脖子粗,但再也推不動我一絲一毫。而我由於用的都是太極原理的內勁,所以看起來輕鬆安逸,但是事實上只要我一放鬆,他就可以把我推的老遠。
我腦筋一轉,我何須用太極的內力跟他相抵,太極拳中不是有所謂的引進入空,四兩撥千斤嗎?心到、意到,意到、力到。然後身隨力行,我圓滑一扭身,瞬間放鬆,他按住我胸前的雙掌,如按空穴,整個人失去平衡就往前撲倒。
就在這個時候,我還愣在那兒,不知怎麼一回事時,他們頂級的太極太師傅,一晃眼就站在我旁邊,眼睛瞪著我腳上穿的涼鞋,稀奇古怪地說:「喔!這麼年輕就能打敗教太極三十多年的劉大師,居然還是穿涼鞋來對仗,厲害!厲害!我也來跟你鬥一回。」
我看這位太師傅精瘦斯文,但其目光凌厲,一副胸有成竹,充滿自信的模樣。他精氣神內斂,氣勢比剛剛第一位大師高明的多了,我說什麼也不幹,忙搖頭說:「這只是意外,我實在什麼都不懂。」
他倒斯斯文文跟我客氣一番說:「切磋較量,有益武學的增進,我們點到為止就是了。」
我看他個性溫文,又這麼中肯的態度,勉而為之的就答應了,我們兩手輕輕一碰,才剛擺好推手的身勢,他就以極輕盈的圓弧角度攻進了我的中線,以一手的手肘與掌面為線,配合另一掌成三角狀,由下往上推。
如此一來他可上攻、下攻、左攻、右攻,我說什麼也躲不過,而且他推勢由下往上,直接從我腹部、胸膛裁斷我的力道,我再也無法發勁相抵。他這個三角推法,由底盤攻中盤的推法倒是高明,再加上他攻入我中盤時的手法如此的輕盈,確實有符合太極拳的拳意。
然而我這次也是有備而來,當他輕盈的攻進我的中盤時,我全身已然放鬆,身體就像水人兒一般,腳步放輕,如煙飛雲散般,隨著他的推勢往一旁挪移。
在往後教太極拳的日子,我把這個引進落空,周身輕靈的身法稱作「水玲瓏」;至於舍己從人,輕靈的腳步挪移法,稱之為「雲蹤步」。
我的身體及腳法如此的輕靈曼妙,他猶如進入迷霧,連要碰著我也難,然而我在側身的同時連消帶化,順水推舟了一把,由斜邊以肘靠,如此一來他搖搖晃晃站不住腳,但我記得他先前明言點到為止,故我伸手扶助他的肩膀,沒有讓他跌倒在地。
這一來,大世紀不得了,圍觀的教師與學生們都驚呆了,他們最高明的兩位太極大師,居然被一個名不經傳,突如其來的年輕小伙子,在僅只一招的推手情況下,就被敗倒了。
他們的太師傅見我身法如此的抽象難以捉摸,他根本無法得知我是怎麼做到的,害怕如果再跟我挑戰又被我打敗了,面子會更掛不住,就不再跟我續戰,改為客客氣氣的跟我說:「你這麼年輕推手就這麼高明,你的師傅必定是個高人,可否告訴我們他的名字?」
我心中暗自村道:我的師傅,天哪?兩個禮拜前我才自學了8個小時,我的師傅?那就是我自己了。再不則,就是張三豐的太極哲理啓蒙了我。總不能跟他們說我或張三豐是我的師傅吧!但如果我師無來頭,恐怕他們面子要掛不住了。突然我靈機一動,回應他說:「我的師傅在國際上確實有著很大的名氣,可是他不允許我們宣揚他的名聲,抱歉了,恕不可告。」
這位太師傅淺想了一會兒,就挽留著我說:「不提你師傅的名稱也罷,不知你可否留下來,指導我們一番,你師傅所教你的推手訣竅?」
我連說:「好!好!但下回吧,我現在需要趕火車,時間快來不及了,謝謝你們指教,再見。」說著我就往台北火車站的方向跑去,留下他們在我身後,茫然悵惘。